灵鹫观灯

天乐风传应壑雷,鹫峰春色似蓬莱。
一天象纬迎秋转,千月龙宫彻夜开。
西国胡僧依树坐,上方玉女散花来。
夜深借榻山房宿,更欲题诗到上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灵鹫观灯》是元末明初诗人贝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介绍:贝琼,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他在元末战乱中隐居,拒绝张士诚的多次邀请,最终在洪武初年被聘为修元史的官员。尽管他曾被推荐担任国子助教,但因个人原因未就任。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2. 诗歌原文:天乐风传应壑雷,鹫峰春色似蓬莱。一天象纬迎秋转,千月龙宫彻夜开。西国老僧依树坐,上方玉女散花来。夜深借榻山房宿,更欲题诗到上台。

  3. 内容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灵鹫寺夜景的描绘,展现了寺庙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色及其带来的神秘感。诗句中的“天乐”可能指的是寺庙里的诵经声,给人以平和与安宁之感;“鹫峰”则形容山峰如鹫鸟般挺拔,增添了一种雄壮之美。同时,通过使用“象纬”(即天文观测仪器)和“龙宫”(神话传说中的海中宫殿),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4. 写作背景:贝琼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描写寺庙的夜景,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这种心态也反映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如《西湖》一诗中,他写道“西湖天下景,游者得之半”。这不仅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

《灵鹫观灯》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展示了贝琼深邃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歌,也是对和平、和谐社会的渴望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