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苦短辞九章

日苦短,夜何长,蟋蟀悲鸣在北堂。
白露下,河汉明,黄姑织女东西望。
抚云和,荐清觞,同心胡为各一方。
麟有趾,凤有章,苍姬感之国乃昌。
世之微,佞为良,铅利一割投干将。
悦巧辞,隳大防,蟾蜍食桂廱毙桑。
圣去鲁,轲游梁,道既枘凿徒伥伥。
昔少壮,今老苍,朝荣暮歇同舜英。
胡不归,阻异乡,孰假以翼今高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日苦短辞九章》是明代诗人贝琼的作品。在古代文学的宝库中,不乏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人生哀愁的诗篇。这些作品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日苦短辞九章》便是这样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古诗,其内容如下:

  1. 诗歌全文:日苦短,夜何长,蟋蟀悲鸣在北堂。白露下,河汉明,黄姑织女东西望。抚云和,荐清觞,同心胡为各一方。麟有趾,凤有章,苍姬感之国乃昌。世之微,佞为良,铅利一割投干将。悦巧辞,隳大防,蟾蜍食桂廱毙桑。圣去鲁,…
  2. 作者介绍:贝琼,字德瑛,号东山,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美学价值。因此,《日苦短辞九章》不仅展示了贝琼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思考。
  3.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蟋蟀声、露水、银河等自然景象,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理想追求的矛盾心理。例如,“日苦短,夜何长”一句,通过对比白天的短暂和夜晚的漫长,强调了时间无情且不可逆转的特性;“同心胡为各一方”则揭示了人们因追求不同目标而分散,不能相聚的无奈。
  4. 艺术特色:《日苦短辞九章》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其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将其上升为对宇宙、生命和人性的哲学思索。其次,此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这种形式简洁凝练,便于抒发诗人的情感和观点。再次,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如“黄姑织女”,不仅描绘了夜空中的景象,更隐喻了人间的爱恨离合。
  5. 影响评价: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贝琼的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展示了贝琼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此外,《日苦短辞九章》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激励后来者在探索自然与人生的奥秘时,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其内涵。

《日苦短辞九章》不仅是一篇表达时间流逝和人类情感的古诗,更是贝琼个人哲思与艺术才华的结晶。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