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会故人楼文渊

忆曾相识自儿童,二载云间笔砚同。
深院抄书桐叶雨,曲栏联句藕花风。
当时壮气凌诸子,今日衰颜对两翁。
高卧田园真自乐,宦游愧我尚西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门会故人楼文渊》是明代诗人贝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贝翱,字季翔,明浙江崇德人,洪武年间以明经官楚府纪善。他还有《平澹集》等诗集留传后世。
  • 贝翱在官场上有着不俗的政绩,但他也因政治变故而辞官归隐,过着田园生活。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对仕途和名利淡泊的态度,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
  1. 作品原文
    忆曾相识自儿童,
    二载云间笔砚同。
    深院抄书桐叶雨,
    曲栏联句藕花风。
    当时壮气凌诸子,
    今日衰颜对两翁。
    高卧田园真自乐,
    宦游愧我尚西东。
  2.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故人的交往经历,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怀念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 诗中的“深院抄书”、“曲栏联句”等意象,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贝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创作背景
  • 《吴门会故人楼文渊》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官场失意后回到故乡隐居的生活状态。
  • 诗中通过对往昔与故人共处时的愉快记忆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反思。
  1. 艺术特点
  • 诗歌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音韵和谐,体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 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得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画面感。
  • 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和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
  1. 社会影响
  • 《吴门会故人楼文渊》作为贝翱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该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受到赞赏,还因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而在社会上流传广泛。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已经成为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吴门会故人楼文渊》不仅是贝翱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后世读者和学者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