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忆礼用黄文学

旅枕春夜长,雨声绕松屋。
窗虚罗幌寂,轻飙动馀烛。
展转寐不成,幽思溢中曲。
嗟彼同心人,言貌温且淑。
别兹良已久,欢晤靡可复。
迢迢云山青,沈沈江水绿。
握手当何时,还来尽忠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所询问的文学作品《枕上忆礼用黄文学》是明代诗人周是修的作品。该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夜旅枕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深情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渴望。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周是修,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2. 作品原文:《枕上忆礼用黄文学》:

旅枕春夜长,雨声绕松屋。
窗虚罗幌寂,轻飙动馀烛。
展转寐不成,幽思溢中曲。
嗟彼同心人,言貌温且淑。
别兹良已久,欢晤靡可复。
迢迢云山青,沈沈江水绿。
握手当何时,还来尽忠告。

  1. 作品赏析
  • 该诗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后人广泛传颂。诗中通过对春夜景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诗人通过对比“遥望”与“实见”,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渴望。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友情易逝的感慨。
  • 全诗情感真挚,构思巧妙,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据史料记载,诗人曾在洪武末年考取明经科,后担任霍丘县学训导。建文年间,他担任衡王府纪善,并留京师参与翰林纂修工作。然而,在燕王兵变期间,诗人不幸自尽于应天府学尊经阁。
  • 尽管诗人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友情的眷恋,使得《枕上忆礼用黄文学》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枕上忆礼用黄文学》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古代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