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渌江畔,僧闲喜客来。
殿堂分宝界,钟磬落瑶台。
兴远云俱定,情多雨未回。
旧庭元有树,若为老夫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古寺渌江畔,僧闲喜客来。
殿堂分宝界,钟磬落瑶台。
兴远云俱定,情多雨未回。
旧庭元有树,若为老夫栽。
《醴陵靖兴寺》是明代诗人邵宝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创作背景:《醴陵靖兴寺》创作于成化甲辰年,这是明朝初期的一个历史时期。诗人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曾担任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并享有“文庄”之谥。诗作可能表达了邵宝对于古寺渌江畔的深厚情感及其与僧侣交往的闲适生活。
艺术特色:《醴陵靖兴寺》在艺术上展现了邵宝深厚的诗歌造诣。他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歌显得既生动又含蓄,富有哲理性。诗中不仅刻画出了寺庙的宁静和僧人的闲适,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雨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文化影响:邵宝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王守仁在其诗中提及的“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便反映了靖兴寺的独特魅力。这种描述不仅凸显了诗中的仙境感,也间接体现了诗歌对人们心灵产生的触动。
《醴陵靖兴寺》不仅是邵宝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景与精神寄托追求的一种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