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惊心语,疑真幸未真。
谁能知我意,天乃夺斯人。
京国同游地,江湖独坐身。
更堪风雨夜,愁绝欲沾巾。
哭李徵伯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李徵伯三首”是明代邵宝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揭示了人生无常和友情珍贵的主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品原文
- 《哭李徵伯三首》其三的原文如下:
“多情如子少,忍弃白头亲。晚节吾方爱,中峰孰与邻。月仍留客夜,风亦散朝晨。欲慰无由往,空然北望频。”
- 诗歌背景
- 邵宝在诗作中表达了对李徵伯逝世后的哀悼和追忆,展现了他对朋友深切的怀念之情。诗中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表的悲伤和对逝去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失去至交好友时的心境变化。
-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邵宝通过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对李徵伯的深厚感情。诗中的“忍弃白头亲”表达了对年老体衰之友的不忍离去,“多情如子少”则描绘了朋友间如同亲子般的情谊。
- 哲理思考:诗中“晚节吾方爱,中峰孰与邻”体现了诗人对晚年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价值和友情价值的反思。
- 艺术特色:“欲慰无由往,空然北望频”这两句展示了邵宝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创作背景
- 据邵宝所述,李徵伯的讣告传至他所在的江西,历时四十多日后才到达他这里。这种长时间的信息延迟,加剧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激发了他将这些复杂的情绪转化为诗句的愿望。
- 影响评价
-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表达友情和哀悼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邵宝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在面对人生重大变故时的人文关怀。
“哭李徵伯三首”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诗歌风貌的窗口,也是研究人际关系和文人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