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虚庵陈郡侯

不见古循吏,见公良慰心。
野阴多种树,门静绝怀金。
客醉曹参酒,童便阅道琴。
道南营建处,深谢势家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虚庵陈郡侯》是明代诗人邵宝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陈郡侯的深切悼念,也透露出他对于当时社会现状和人文精神的思考与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1. 作者背景:邵宝(1566年—1623年),字国华,号东原,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史上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文风著称,尤其是在古文创作方面具有极高的成就。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其对于时政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哭虚庵陈郡侯》便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2. 诗词原文:不见古循吏,见公良慰心。野阴多种树,门静绝怀金。客醉曹参酒,童便阅道琴。道南营建处,深谢势家侵。

  3. 诗词赏析:首联”不见古循吏,见公良慰心”直接点题,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古代廉洁从政者的高度敬意,同时也暗指现实中的腐败官员,使得全诗的意境更加深远。颔联”野阴多种树,门静绝怀金”则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清净自守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颈联”客醉曹参酒,童便阅道琴”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生活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尾联”道南营建处,深谢势家侵”则表达了对势力之家侵犯道义之地的不满与抗议。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具体场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理想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

  4. 文化意义:邵宝的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更在文化意义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更是对那个时代士人精神的一种弘扬。通过诗歌,邵宝传达了对传统道德和社会正义的坚守,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启发作用。

《哭虚庵陈郡侯》不仅是邵宝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在当代,这首诗的价值仍然体现在其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