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东山先生

一杖两童子,朝出及暮归。
野服取自适,不须制荷衣。
放鹤湖上山,钓鱼水中矶。
花开复鸣鸟,相对各忘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寄东山先生》是明代诗人邵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东山先生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作者成书后的某年冬,由漕运退休南归,庚午再起,辛未北上,碌碌奔走。诗人在忙碌的仕途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因此写下这首思念东山先生的诗篇。
  2. 诗歌原文:《奉寄东山先生》一杖两童子,朝出及暮归。野服取自适,不须制荷衣。放鹤湖上山,钓鱼水中矶。花开复鸣鸟,相对各忘机。
  3. 诗歌鉴赏:《奉寄东山先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生活场景。首句“一杖两童子,朝出及暮归”,描绘了一位老者与两个童子晨出暮归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老人的生活节奏和心态。次句“野服取自适,不须制荷衣”,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物质束缚的超脱。第三四句“放鹤湖上山,钓鱼水中矶”,则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宁静的过程。最后两句“花开复鸣鸟,相对各忘机”,则将诗人的内心世界推向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了一种与世隔绝的闲适与自由。

邵宝的《奉寄东山先生》不仅以其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古代文人隐逸情怀的典型体现,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