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无多地,令人起叹吁。
郑田侵蚀后,祊邑质交馀。
白发啼孙子,青山式里闾。
公庭今得理,契券有明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祠堂无多地,令人起叹吁。
郑田侵蚀后,祊邑质交馀。
白发啼孙子,青山式里闾。
公庭今得理,契券有明书。
。
《理陆象山祠堂》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学的敬仰和追求。
全诗如下:
「理在事中无处逃,心存物外即荒唐。」
「欲知天下有公法,须向人心去问纲。」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哲学、道德以及社会伦理问题深思熟虑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理学的深刻理解和推崇。
首先,“理在事中无处逃”这句话强调了“理”的重要性在于其存在于事物之中,不能逃避或逃脱。“心存物外即荒唐”,则进一步说明内心与外界的关系,只有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明才能避免陷入错误。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其次,“欲知天下有公法”表达了诗人希望了解并追求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