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塞曲

塞云垂天胡草肥,胡儿牧马向金徽。
赤城刀斗日夜急,黄沙羽檄纵横飞。
汉皇立下明光诏,将军起披金铁衣。
熊罴百万夜出塞,骠骑寻常朝解围。
捷音一日走千里,试问三军归未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塞曲》是明代诗人宗臣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塞外秋天的荒凉景象和士兵艰苦的生活状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宗臣,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他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吏部稽勋员外郎等职。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嘉靖七子”的影响,其中《秋塞曲》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2. 诗作原文:《秋塞曲》的原文如下:
    塞云垂天胡草肥,胡儿牧马向金徽。
    赤城刀斗日夜急,黄沙羽檄纵横飞。
    汉皇立下明光诏,将军起披金铁衣。
    熊罴百万夜出塞,骠骑寻常朝解围。
    捷音一日走千里,试问三军归未归。
  3. 诗作鉴赏:这首诗通过描绘塞外的荒凉景象与士兵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边疆军人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对国家的忠诚。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军事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及对士兵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
  4. 历史背景:《秋塞曲》的创作背景主要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正值明朝对外战争频繁,边疆局势紧张。宗臣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5.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对塞外秋风、胡儿牧马、烽火连天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战争画卷,同时通过对士兵们艰苦生活的描写,传达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心。

《秋塞曲》不仅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高超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