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夜泊

江头明月白浩浩,江上行人怨芳草。
长波风急龙卧迟,远塞霜飞龙到早。
谁家砧杵衣正单,十里芙蓉秋未老。
仙人吹箫向何处,扁舟愁绝广陵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真州夜泊》是明代李维桢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生平:李维桢,字本宁,湖广京山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授编修,后晋升为南京太常卿。他的诗歌声价在明世颇受重视,然而,由于其作品中多有应酬之作,品格并不高。他的作品包括《史通评释》、《黄帝祠额解》及《大泌山房集》等。

  2. 作品原文
    远树千帆出,孤城一水分。江波翻射日,山气郁成云。
    断雁寒相叫,盟鸥晚自群。愁心将落叶,良夜共纷纷。

  3. 诗歌赏析:此诗描绘的是真州的夜景和秋日的凄凉景象。首句“远树千帆出”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夜晚江面上的繁忙景象,远处的树木和无数船只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次句“孤城一水分”则以“孤城”一词突出了真州的孤寂与辽阔。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深深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愁心将落叶,良夜共纷纷”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忧愁情绪推向了高潮,形成了一种凄美而深沉的艺术效果。

  4. 创作背景:《真州夜泊》作于明代,李维桢当时任南京太常卿,因故辞官归乡。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李维桢对于家乡真州的深情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仕途不顺、心情落寞的境遇。

《真州夜泊》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也是李维桢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的重要载体。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