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尉台下作

赵尉台前草,空馀狐兔骄。
三年屯朔骑,一月作南朝。
牛黍秋初熟,蝉枝晚未凋。
自怜英霸诺,寂寞在东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尉台下作”是一首出自明代诗人屈大均的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情感,成为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作品。

从作品本身来看,《赵尉台下作》以简洁有力的笔法描绘了赵尉台前草的景象。诗中“空余狐兔骄”与“三年屯朔骑,一月作南朝”等句子,生动地刻画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事的频繁。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屈大均通过这首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抱负的失落。“自怜英霸诺,寂寞在东樵”,这两句透露出诗人虽怀英豪之气却不得志于世,只能在山林之中独自感叹的无奈与辛酸。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屈大均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诗人,其诗歌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结晶,也是那个时代文化氛围的真实反映。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清代,许多学者和文人都对屈大均的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论,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和传承。

屈大均的《赵尉台下作》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作品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邃的思想感情,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