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新兴江路

一水湾环好,扬帆入万峰。
滩声驱乱石,山影落寒松。
青草馀春瘴,疏花隐暮钟。
大风频拔木,知是涧中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新兴江路》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的一首著名诗歌。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扬帆进入万峰之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诗人内心的豪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屈大均,广东番禺人,字介子,号翁山。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既有诗才也有政治抱负。在明末清初这个动乱的时代,他曾参与反清活动,后成为一位僧侣,用今名行走于南北各省之间。

  2. 诗歌原文:《入新兴江路》全文如下:“一水湾环好,扬帆入万峰。滩声驱乱石,山影落寒松。青草馀春瘴,疏花隐暮钟。大风频拔木,知是涧中龙。”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3. 艺术手法:屈大均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手法,如“大风频拔木”可能象征着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而“知是涧中龙”则表达了诗人面对逆境仍不失英勇的精神。

  4. 文化意义:屈大均作为岭南三家之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岭南地区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入新兴江路》不仅作为一首诗篇流传至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更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