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厉子还西泠

长忆西湖歌采菱,六桥秋水涨渔罾。
逢君急剪松江绢,乞写双峰烟雨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厉子还西泠》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屈大均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翁山,号介子,广东番禺人。明朝遗民,清代初年的诗人、文学家和思想家。屈大均一生历经坎坷,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时局的不满和个人的悲愤情绪。他与魏禧、汪琬并称“岭南三大家”,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大均的文学创作涵盖了诗、文、词等多种体裁,其中尤以诗作最为出色。
  2. 诗词原文:长忆西湖歌采菱,六桥秋水涨渔罾。 逢君急剪松江绢,乞写双峰烟雨凝。
  3. 诗词赏析:屈大均的这首《赠厉子还西泠》展现了他对故乡西湖的深厚情感。首句“长忆西湖歌采菱,六桥秋水涨渔罾”通过回忆昔日游玩西湖的经历,描绘了秋日西湖的宁静美景以及与友人共游时的愉悦心情。“逢君急剪松江绢,乞写双峰烟雨凝”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情厚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
  4. 创作背景:据资料显示,《赠厉子还西泠》创作于明末清初时期,具体作者信息不详。此诗可能是诗人在与友人离别之际所写,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中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5. 艺术特色:屈大均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热烈,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赠厉子还西泠》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及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6. 文化影响:屈大均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丰富了岭南文学的内涵,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屈大均的文学成就,尤其是在诗歌领域的卓越表现,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人物。

屈大均的《赠厉子还西泠》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展示了诗人对故乡和亲友的深情怀念,同时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通过欣赏这样的诗歌,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