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一片镜湖水,只有西施一浣纱。
千载芙蓉为谁发,君归好上钓鱼槎。
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
介绍
。
《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作者在杭州为官时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后两句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其中,“西湖春色归”、“莺花满地飞”等词语富有诗意。
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
王世贞
西湖春色归,江畔绿阴齐。
莺语添新调,花香入远啼。
清风留客醉,明月与人携。
独倚西楼望,天涯何处行。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杭州的春天景色和友人的相聚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西湖春色归”,点出地点在杭州;次句“江畔绿阴齐”则交代
相关推荐
《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屈大均创作。诗的原文如下: 可怜一片镜湖水,只有西施一浣纱。 千载芙蓉为谁发,君归好上钓鱼槎。 我会对这首古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1. 诗意解析: - “可怜一片镜湖水,只有西施一浣纱。”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镜湖美景的赞美和对西施美貌的感慨。“可怜”一词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惋惜和赞叹,而“镜湖水”则具体指代了这片美丽的湖泊
【注释】 ①南士:这里指作者的朋友张南士。 ②雪窦山人:指诗人自己。雪窦,在杭州。 ③东市:指杭州。 ④耶溪:即西溪,在杭州。 【赏析】 《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面,写出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己与朋友分离的痛苦感受。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情感真挚感人。 首句“雪窦山人去几秋”,点明了送别的对象。诗人以“去”字领起全篇
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 谈论禅理时爱祁居士,他的言谈犹如天花飘落石床上。 自从在花边见到天女般的祁夫人,她的笑容至今还在我的梦中徘徊不散。 注释: 1. 谈禅昔爱祁居士:谈论禅理时爱祁(一作“祁”或“知”)居士。 2. 咳唾天花落石床:形容祁居士的谈吐如同天花般美丽,其言谈之精彩犹如天花从天上落下,落在石头上。 3. 自向花边见天女:我在花丛中见到像天女一样的祁夫人。 4. 至今不散梦魂香
注释:云门寺的老和尚年纪虽老,但精神矍铄,七十岁就能登上秦望峰。一代遗民在禅寂中度过,袈裟空挂六陵松。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送别张南士(一作“子美”)回越州时写的。诗中以云门寺的老和尚自比,表达了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依然矍铄,七十岁仍能攀登秦望之峰的豪迈情怀与自信心态。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担忧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注释: 处处沙场吊鬼雄,故人多在国殇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到处都是战场,都在哀悼那些英勇的鬼雄,而这些人大多都是为国家而死的人。 钱郎侠骨香犹在,谁葬要离古墓东。 这句话的意思是,钱郎(春秋时期的吴国剑客)的侠骨精神依然存在,但是谁又能埋葬那古墓中的要离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英雄的诗,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为国家而死的英雄们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沙场上的鬼雄们的哀悼
注释: 怅望稽山(稽山即会稽山)上的野草都长起来了,老朋友的坟墓在禹陵的西边。 天生的志士啊,他们被埋在沟壑之中,魂魄不要为杜鹃啼鸣了。(杜宇即杜鹃,相传是蜀帝杜宇死后灵魂所化,每到春天就悲鸣不已。) 译文: 我站在会稽山前,望着山上的野草已经长得齐整了,而我的老朋友的坟墓却还在那里。 上天造就了这样的志士,他们都被埋入了地下。我们不应该再像那杜鹃一样,为了他们的逝去而哀鸣了
【注释】 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送别张南士返回越州,感慨过去一起游玩的事情。中丞:官名,唐代称御史大夫为中丞。公孙:即公孙楚,字子羽,东汉时人,汉末避乱隐居吴郡嘉兴。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诗“我今何适最,江上一樵夫”,句中有“公孙楚”。三闾:指屈原。《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后以“三闾”为对屈原的尊称。薛萝:薜荔与女萝。皆蔓生植物,常结为囊,可以系物
【注释】 书台:指书房。委:消散。寒烟:指秋天的冷风,也比喻仕途失意。 落花:落花时节,多指春天或初夏。春眠、石上作春眠:都是白居易《山居秋暝》中的诗句。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好友张南士(一作“南宗”)返越州(今绍兴)时所作。诗中写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和对旧游地越州的留恋之意。 首句以书台起兴,言送行之时,秋风吹动寒烟,使书台上的文卷飘散,而友人也像这文卷一样,在官场中沉浮不定
【注释】张南士:即张祜,字君瑞,唐代著名诗人。越州:即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是张祜的家乡。叔师:指张祜的父亲张审言。杨梅、荔枝:都是水果。 【赏析】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当时在长安为官的张祜,因怀念故乡而作此诗。“汝亦多才似叔师”,张祜称自己的儿子才华横溢,有其父之风,这既是对儿子的赞扬,也是自谦之词。“南方朱实写离离”是说张南士像他父亲一样,能写出南方美丽的景色和事物
诗句释义: 1. 薄暮人人待月华,三城争买素馨花。 - “薄暮”指的是天色微暗的时候。 - “人人”表示每个人都。 - “待月华”是指等待月亮的光芒。 - “三城”指三个城市或地区。 - “竞买”表示争相购买。 - “素馨花”是一种花卉,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2. 珠儿更比珠娘好,莫向耶溪苦忆家。 - “珠儿”和“珠娘”都是指女子的首饰(如珍珠)。 - “更比”表示更加超过。 -
注释: 1. 珠江江上尽花田,花似明珠彩缕穿。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珠江江边,到处都种满了花田,这些花朵如同珍珠一般,被五彩的丝线穿了起来。 2. 粤女将花围宝髻,风流不到陆郎前。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地的女子们用这些花朵来装饰她们的发髻,使得她们的美丽难以比拟。然而,这种美丽的风姿却无法让陆郎(即陆游)看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岭南地区花田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珠江江边的花田
注释:你渡过梅关回到越州,已经两个春秋了,你乘船航行到海南的尽头。 深夜想要看到扶桑(东方日出处)太阳,应该登上罗浮大石楼。 赏析:此诗是诗人送友人张南士返越州时有感而作。首二句回忆与张南士相识以来,在岭南度过的两个年头;“度梅关”点出地点,“越两秋”表明时间之久。后二句以设为问答的形式抒发对张南士离别时的心情。“夜深”一句想象他登罗浮大石楼远望的情景。“扶桑”“日”,都是神话中的地名
【注释】张南士:指张志和,唐代诗人,号灵溪子。越州:今浙江绍兴。我欲:我想。浮家镜水间:在镜中看到水中的自己。凭君寄语苎萝山:托您将我的心意转达给那山中的隐士。苎萝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张志和已经辞官归隐于浙江镜水之滨,过着隐居生活。诗人送别了张南士后,感慨万分,写下这首诗。首联是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南士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