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惠阳俞别驾

罗浮多年无主人,惠阳太守今如神。
公与卧治同清静,风流文采俱仙真。
左江右湖日挂笏,讼堂无事官长贫。
王祥声名起别驾,良二千石犹逡巡。
股肱之郡贵公等,朱轓不日闲行春。
芙蓉四百且登陟,葛洪鲍靓招为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惠阳俞别驾》是清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七言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1. 作者介绍
  • 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翁山,初号介子,后改今名,广东番禺人,明朝遗民,清初著名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作品多涉及政治、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尤以诗歌见长,对岭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
    罗浮多年无主人,惠阳太守今如神。公与卧治同清静,风流文采俱仙真。左江右湖日挂笏,讼堂无事官长贫。王祥声名起别驾,良二千石犹逡巡。股肱之郡贵公等,朱轓不日閒行春。芙蓉四百且登陟,葛洪鲍靓招为邻。

  2. 诗句解析

  • “罗浮多年无主人”描绘了罗浮山历经多年无人管理的景象,暗示着一种荒凉或被遗忘的状态。
  • “惠阳太守今如神”则转喻为一位贤能的官员,其才能如同神明一般,不可或缺。
  • “公与卧治同清静”表达了官员与民众和谐共处的情景,体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 “风流文采俱仙真”进一步强调了官员的才艺和风采,如同仙人一样令人敬仰。
  • “朱轓不日閒行春”意味着不久之后官员将有机会外出游赏,享受休闲时光。
  • “芙蓉四百且登陟”可能暗指官员所居住的地方环境优美,有如仙境一般。
  • “葛洪鲍靓招为邻”则可能是对官员周边环境的赞美,或是对官员能够吸引志同道合之人作为邻居的肯定。

《赠惠阳俞别驾》不仅是屈大均对特定人物俞别驾的赞誉之作,也是对其治理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高度认可。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岭南地区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以及文人对于理想政府和社会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