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舟操

月将落兮潮水平,舟不来兮伤予情。独立沙洲兮涕泪零,无人知兮惟流萤。
水禽忽叫兮似人声,追者至兮天欲明,君岂忘兮不来迎。
妾若还兮亦不生,挂榕枝兮心战栗,裙带断兮泥没膝。
魂寻舟兮不见舟,魂见舟兮妾愿毕。舟迎魂兮更莫迟,波涛惊兮魂恐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待舟操》是屈大均的作品,收录于清朝文人的集子中,其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及写作背景等内容均可在该作品中查询到。这部作品主要描述了作者因等待船只而感到的孤独和悲伤。《待舟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情感与自然景观交织的艺术表达。以下是对《待舟操》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内容:《待舟操》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月下,面对潮水上涨却不见来船的情景,表现出深深的孤寂与无助。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以及对于未来可能到来的爱情的期待。
  2. 文学手法: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例如,“水禽忽叫兮似人声”一句,利用动物的叫声来比喻人的呼唤,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操舟是一项重要技能,体现了人们对于水上活动的依赖和智慧。同时,操舟也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传承。屈大均作为清朝文人,其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4. 艺术特色:屈大均的《待舟操》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还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5. 情感共鸣:许多读者在阅读《待舟操》时,可能会被作者的情感所触动,感受到那种等待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美好可能的向往。

《待舟操》不仅是屈大均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典型的情感篇章。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并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的深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