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吴兴公子八骏图,飞腾矫若群龙趋。白日忽疑风雨至,满堂宾客生欢呼。
又不见周王殿下画五马,蹄嘶仰秣长松下。阴云惨澹起高台,恍若麒麟出东野。
吁嗟神物难久存,二图剥落随湮沦。毕宏韦偃不可作,空馀诗牍留千春。
岂意于今忽见此,珍重周生远携取。问谁作者自勾吴,唐寅妙手追前史。
依稀远逼画龙公,不说林良与钦礼。雄文一举冠南都,惜哉不遇空老死。
怪得画马无定疋,不用周游遍八极。渡江化龙非所思,但画霜蹄二十七。
轻尘软草按辔行,人马回翔两相得。或经茂树相向鸣,或逐凉飙傍人立。
暖嚼平芜瘦骨高,浴罢清泉血汗湿。锦石金莎色似烟,修鬣方瞳干如铁。
须臾变化态不同,生绡恐与天河通。可奈观者不省事,徒以方员肥瘦论其工。
岂知牝牡骊黄外,自有天然意趣之无穷。安得驰之冀北之广野,定须云锦千疋皆为空。
以此命名作冀图,知子含情忆塞翁。吾闻骐骥之初世,未识盐车陇阪心忡忡。
一朝邂逅遇知己,千金一顾何其雄。天下未必无伯乐,人间岂尽非宛洛。
有才到底终为用,不见荆山卞和璞。
九马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马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而非虚构的文学作品。在这首诗中,杜甫描绘了一种雄姿逸态、骄嘶自矜的骏马——花骢。诗作不仅赞美了马的美貌与力量,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感悟。
杜甫生活在唐玄宗至代宗初年,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九马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诗中通过对花骢马的描绘,展现了其高贵的气质和非凡的才华,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民族繁荣的渴望。同时,诗歌中的“马行十步九回头”等意象,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不舍。
作为文学经典,《九马行》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是对自然美和社会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性、情感和理想追求的深刻反思。通过阅读《九马行》,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