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族弟秉之

城市风声隔,林泉兴味新。
眼中端望汝,地下足宁亲。
黑发终成雪,青山岂负人。
升沉休更问,颜子一生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族弟秉之》是晚清著名学者、政治家梁启超创作的一首诗,原载于1904年6月25日的《时务报》,作者在文中以“一纸书来读半生”为喻,借物抒情,表达了对挚友的思念之情。全诗如下:

寄族弟秉之

我欲乘风去,君如泛海行。

天涯何处是?两地各相望。

你若问我心事长,莫道无归期。

此情可共谁?

只有月明中。

这首诗通过“一纸书来读半生”这一典故和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思念之情。梁启超在文中以“天涯何处是?两地各相望。”表达出他对朋友秉之所在之地的深深思念与关切。同时,“此情可共谁?”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希望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