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当湖山月池

他时谁捧土,蕞尔便名山。
陈迹浮烟没,先生一笑看。
雨馀蛙吹满,秋霁鹤忘还。
却有当湖月,频过水石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题当湖山月池》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慨和对知识的追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林光,字缉熙,号南川,明东莞人,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筑室榄山,拜陈献章为师,得白沙学问精粹,推为白沙第一弟子。

  2. 诗歌原文
    他时谁捧土,蕞尔便名山。
    陈迹浮烟没,先生一笑看。
    雨馀蛙吹满,秋霁鹤忘还。
    却有当湖月,频过水石间。

  3. 诗意解析

  • 他时谁捧土:这里的“他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谁捧土”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更替的思考,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无常。
  • 蕞尔便名山:这里的“蕞尔”形容地方虽小却有名,可能是在赞美一个地方虽然不大,但却因其独特之处而闻名。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地域特色的独特见解和赞赏。
  • 陈迹浮烟没:这里的“陈迹”指的是历史上的痕迹或者遗迹。“浮烟没”则表示这些遗迹已经消失,被时间所掩埋。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旧之情。
  • 先生一笑看:这里的“先生”可能是指诗人的老师陈献章,或者是其他具有智慧和见识的人物。“一笑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的智慧和洞察的赞赏和尊敬。
  • 雨馀蛙吹满:这里的“雨馀”可能是指在雨后的情景。“蛙吹满”则描绘了雨后蛙鸣的声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于生命力的感悟。
  • 秋霁鹤忘还:这里的“秋霁”指的是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景象。“鹤忘还”则描绘了鹤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自得、自在飞翔的情景。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却有当湖月:这里的“当湖”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湖泊或地点。“却有”则表示在某个地方出现了月亮。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敏锐感知,以及对于夜晚美丽景色的赞叹。
  • 频过水石间:这里描述了月亮在水中的影子随着水流移动,时而经过石头,时而经过水面,给人一种动态的画面感。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以及对美的捕捉和传递。

《戏题当湖山月池》不仅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的诗,也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热爱和敬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