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再赠陈刚

连朝拿短棹,追送及江天。
应世机须活,虚心善更迁。
诗成魔尚在,衣敝肘还穿。
欲借中冷水,醒君几醉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口再赠陈刚》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人生态度的赞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姓名信息:《京口再赠陈刚》的作者,林光,字缉熙,号南川,明东莞人。
  • 生活经历:林光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后曾从陈献章学习近二十年,得其学问精粹,成为白沙学派第一弟子。他在国子监博士、襄阳王府左长史等职位上历任要职,最终在正德八年(1513年)致仕归家,享年81岁。
  • 作品成就:林光著有《南川集》、《晦翁学验》,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显著的成就,其诗作《京口再赠陈刚》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1. 诗歌内容解读
  • 首句含义:“连朝拿短棹,追送及江天”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频繁的交往与不舍之情,“拿短棹”形容船只短小,暗示了时间紧迫或行程匆忙,而“及江天”则描绘了一幅追远至江边的生动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
  • 第二句内涵:“应世机须活,虚心善更迁”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认识以及对个人修养的期许,即保持灵活多变的态度以应对世事变化,同时强调谦虚谨慎地不断进步。
  • 第三句表达:“诗成魔尚在,衣敝肘还穿”展现了诗人创作时的投入状态及其不拘小节的生活写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艺术追求中的执着精神。
  • 第四句寄托:“欲借中冷水,醒君几醉眠”寓意着诗人通过冷水之喻来劝诫友人保持清醒,避免沉溺于酒色之中,从而保持健康和清醒的头脑。
  1. 作者思想背景
  • 时代背景: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动荡和文人的思想转变为林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那个文人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时代背景下,林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 学术影响:林光深受陈献章的影响,并拜其为师。陈献章倡导的“静坐”思想对林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禅宗元素,体现出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
  1. 艺术特色总结
  • 意象运用:林光在《京口再赠陈刚》中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象征和比喻,如“追送及江天”、“诗成魔尚在”等,使得诗歌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
  • 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人生态度的肯定,林光的诗歌传达了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林光的《京口再赠陈刚》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真挚的情感流露,成为了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林光作为一位学者型文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