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州鞭春日偶成

阛阓童儿笑语频,昨闻官府又迎春。
好山在处都宜我,淑气今朝已着人。
鸾镜未应羞黑发,鸠藤聊此领间身。
阿谁更有狂如我,共向筠州一问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筠州鞭春日偶成》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作者生平:林光,字缉熙,号南川,晚年又号南翁,明东莞人。他是明成化元年(1465年)的举人,筑室榄山,拜陈献章为师,得白沙学问精粹。他以乙榜身份,在国子监博士、襄阳王府左长史等职位上有所建树,最终在正德八年(1513年)去世,享年81岁。著有《南川集》、《晦翁学验》等作品。
  • 艺术成就:林光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其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通俗易懂。他的诗作中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深受当时读者的喜爱。
  1. 诗歌内容
  • 背景描述:《筠州鞭春日偶成》描绘了春天里诗人在筠州的所见所感。诗人在春日里,感受到了万物复苏的气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 诗句赏析: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描绘,展现了春天的魅力。前两句“阛阓童儿笑语频,昨闻官府又迎春”形象地描绘了城市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以及官府再次迎接春天的喜悦。后两句“好山在处都宜我,淑气今朝已着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一句“阿谁更有狂如我,共向筠州一问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独特性格的自信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1. 主题思想
  • 《筠州鞭春日偶成》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歌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筠州鞭春日偶成》不仅是一首表达春天美景和诗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它让人们领略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也让人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和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