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留别陈粹之佥宪

石亭留滞两旬间,南浦西来面一湾。
又趁蒲帆投五岭,敢将藜杖薄西山。
寒风往往疑正雨,短发垂垂愧病颜。
谢得章江门外路,使君曾为几偷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豫章留别陈粹之佥宪》是明林光所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背景:林光,字缉熙,号南川,明东莞人,生于成化元年(1465年),为陈献章的学生,后成为白沙学派的重要传人。他不仅在学问上有所成就,还在政治和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活动,曾担任国子监博士、襄阳王府左长史等职位。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多次官场的起伏,但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和道德修养。

  2. 作品原文
    石亭留滞两旬间,南浦西来面一湾。
    又趁蒲帆投五岭,敢将藜杖薄西山。
    寒风往往疑正雨,短发垂垂愧病颜。
    谢得章江门外路,使君曾为几偷閒。

  3. 作品鉴赏:《豫章留别陈粹之佥宪》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诗中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与不舍。同时,通过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捕捉,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微妙变化,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深情厚意。

  4. 创作意图:此诗的创作,不仅是对过去友谊的怀念,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望。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更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文人的交流方式与情感寄托。

《豫章留别陈粹之佥宪》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也同样值得深入探讨。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面对人生挑战时的态度和行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