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星落两间,秋云黯黯夜漫漫。
孤舟握手人何在,五月来书墨未干。
天地留情须挂剑,江湖去梦已凭棺。
千年目击先生面,还有网常一疏看。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一峰挽词三首》读后感
陈献章的《罗一峰挽词三首》,是明代诗人陈献章创作的七言律诗。这组作品不仅是对罗一峰先生生平与才华的赞美,更是作者情感与思考的抒发。
在阅读《罗一峰挽词三首》时,我首先被其中的深情厚意所打动。“要知此老如君实,更恐前身是孔融。”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罗一峰先生的敬仰之情。罗一峰先生不仅学识渊博,更有过人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这种人格魅力让读者深深折服。同时,诗句中的“前身”一词也暗示了作者与罗一峰先生之间的深厚缘分,以及他们之间可能的师承关系,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诗中还充满了对罗一峰先生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青天白日人千古,五典三纲疏一通。”这两句诗描绘了罗一峰先生一生的光辉事迹,同时也揭示了他对社会的贡献。通过这首诗,作者不仅表达了对罗一峰先生个人才华的钦佩,更展现了他对社会责任和历史贡献的深刻认识。
在欣赏这组诗歌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思考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罗一峰先生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感敬佩,他的才华、品德和对社会的贡献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这也让我更加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才华和成就上,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心。
《罗一峰挽词三首》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罗一峰先生的人生风采,更激发了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提升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