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初见武夷山

四十年来劳梦想,一杯今始识真容。
沿流莫遏穷源兴,老我堪寻若个峰。
仙子迹深山间寂,棹歌声断翠蒙茸。
怀贤适任搜求责,只恐虚岩有卧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初见武夷山》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舟中初见武夷山》是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据传,林光,字缉熙,号南川,明东莞人,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筑室榄山,得白沙学问精粹,后为陈献章弟子。林光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还曾在国子监博士、襄阳王府左长史等职位上有所作为。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知识和文化的探索和追求。

  2. 诗作原文:四十年来劳梦想,一杯今始识真容。沿流莫遏穷源兴,老我堪寻若个峰。仙子迹深山间寂,棹歌声断翠蒙茸。怀贤适任搜求责,祇恐虚岩有卧龙。

  3. 作品赏析:《舟中初见武夷山》通过对武夷山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空灵而深邃的美。首联“四十年来劳梦想,一杯今始识真容”反映了作者对武夷山长期向往与期待的心情。颔联“沿流莫遏穷源兴,老我堪寻若个峰”,则通过描绘山水间的流动与静谧,表现了武夷山景色的壮阔和美丽。颈联“仙子迹深山间寂,棹歌声断翠蒙茸”则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峰比作仙子,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尾联则表达了对武夷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舟中初见武夷山》不仅是一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武夷山的一次旅行记录,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