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白沙先生赠别

诗亦韶音酒亦春,故来江阁坐江云。
鸾和耳孔开三日,海酌磁瓯醉十分。
短发催人偏易白,青山留我亦成群。
通宵柳渡溪头话,一棹烟波却谢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白沙先生赠别》是明代诗人林光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林光,字缉熙,号南川,晚年又号南翁,东莞人。他是成化元年(1465年)的举人,筑室榄山,与陈献章有近二十年的问学往来,得白沙学问精粹,推为白沙第一弟子。
  1. 诗歌原文
    酒盏天教酌五湖,浮沈却笑我非夫。
    丝桐挂壁今成懒,天地知音敢谓无。
    两鬓忽随尘梦改,一腔还照月轮孤。
    题诗小放风花手,旋制茅根笔可书。

  2. 诗句解析

  • 酒盏天教酌五湖:意指饮酒如同饮五湖之水,自在而不受拘束。
  • 浮沈却笑我非夫: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物喜为己悲的人生态度。
  • 丝桐挂壁今成懒:比喻自己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勤奋好学,而是变得懒惰。
  • 天地知音敢谓无: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的珍视,认为真正的知音难以寻觅。
  • 两鬓忽随尘梦改:意味着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发髻已变白,象征着人生的变迁。
  • 一腔还照月轮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清高,如同明亮的月亮独悬夜空。
  • 题诗小放风花手,旋制茅根笔可书:描绘了诗人在闲暇之余挥毫泼墨的情景,展现了其文学才能。

《次韵白沙先生赠别》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也是林光与陈献章之间师生情谊的象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