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鹅溪书屋

曾向鹅湖着两眸,鹅溪书屋又谁修。
频年未了惟诗债,尽日堪看是活流。
庭草翠深空阁雨,梦魂凉浸碧山秋。
瘦筇莫厌溪桥僻,朝市尘氛易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鹅溪书屋》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林光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从创作背景上看,林光是明东莞人,字缉熙,号南川,晚年又号南翁。他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筑室榄山,拜陈献章为师,得白沙学问精粹,推为白沙第一弟子。二十年会试中乙榜,授浙江平湖教谕,勉励学子探本穷源,躬身修行。这样的个人经历,无疑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在诗歌内容上,诗中“曾向鹅湖着两眸”,表达了诗人与家乡鹅湖的情感纠葛和记忆深处的美好。同时,“频年未了惟诗债”则反映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持续追求和内心的执着。“庭草翠深空阁雨,梦魂凉浸碧山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屋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诗人的梦境和心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静享自然的意境。而“瘦筇莫厌溪桥僻,朝市尘氛易白头”,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述,表达了远离喧嚣、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从诗歌形式上看,《题鹅溪书屋》属于五言绝句,这种形式的简洁性和凝练性使得诗歌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符合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此外,通过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主题。

从文化意义上看,《题鹅溪书屋》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这种文化现象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题鹅溪书屋》不仅是林光个人的文学杰作,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