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鹅湖着两眸,鹅溪书屋又谁修。
频年未了惟诗债,尽日堪看是活流。
庭草翠深空阁雨,梦魂凉浸碧山秋。
瘦筇莫厌溪桥僻,朝市尘氛易白头。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曾向鹅湖着两眸
  • 注释:曾经在鹅湖(位于今浙江省建德市的一处名胜)停留并凝视。
  1. 鹅溪书屋又谁修
  • 注释:指代鹅溪书屋是谁所修建的,可能是指某个人或某个群体。
  1. 频年未了惟诗债
  • 注释: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只有诗歌上的债务(可能指的是对诗歌创作的追求、灵感的缺失或其他与创作相关的问题)。
  1. 尽日堪看是活流
  • 注释:整天欣赏它如同流动的水一样生动活泼。
  1. 庭草翠深空阁雨
  • 注释:庭院里绿色的草丛深处伴随着空阁中的雨声。
  1. 梦魂凉浸碧山秋
  • 注释:梦中的灵魂仿佛浸透了碧山的秋意。
  1. 瘦筇莫厌溪桥僻
  • 注释:不要嫌弃溪边的小桥偏僻,那里有宁静和美好。
  1. 朝市尘氛易白头
  • 注释:繁忙的都市生活容易让人变老(这里的“白头”通常用来形容人因劳累或忧虑而过早地出现白发)。

我们进行翻译:

曾向鹅湖注视两眸
我曾驻足于鹅湖,凝视那美丽的风景。
鹅溪书屋又有谁来修?
鹅溪的书屋又是谁修建的呢?

频年未了惟诗债
多年未了,唯有诗歌的债务尚未解决。
尽日堪看是活流
整日观赏,如同看到一条活跃的河流。

庭草翠深空阁雨
庭前的青草郁郁葱葱,空无一人的阁楼下滴落着雨水。
梦魂凉浸碧山秋
梦魂似乎沉浸在凉爽的碧山之中,秋天的气息弥漫。
瘦筇莫厌溪桥僻
即使步履维艰,也不要嫌弃溪边的那座小桥偏僻。
朝市尘氛易白头
忙碌的市集很容易使人变得苍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对比自然之美与人世之烦,表达了一种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首二句直接点明主题,后六句则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最后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淡然态度。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