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二仲游天宁寺席上赋

薄暮肩舆索翠屏,东岩谁复问惺惺。
三春花鸟催行乐,大地山河总露形。
笑把新诗参佛偈,休将杂剧恼山灵。
宦游敢谓无知己,伯仲相看眼最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二仲游天宁寺席上赋》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林光(1465—1521),字缉熙,号南川,明东莞人。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筑室榄山,拜陈献章为师,来往问学近二十年。得白沙学问精粹,推为白沙第一弟子。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曾历任国子监博士和襄阳王府左长史等职。正德八年(1513年)致仕归家,卒年81岁,著有《南川集》、《晦翁学验》等。

  2. 诗歌原文:薄暮肩舆索翠屏,东岩谁复问惺惺。
    三春花鸟催行乐,大地山河总露形。
    笑把新诗参佛偈,休将杂剧恼山灵。
    宦游敢谓无知己,伯仲相看眼最青。

  3. 诗句解析

  • “薄暮肩舆索翠屏”: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肩舆中探求或寻找那一抹翠绿的山屏。这里的“薄暮”与“翠屏”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也渲染了游兴之浓。
  • “东岩谁复问惺惺”:东岩山,位于浙江杭州,因风景秀丽、历史悠久而得名。此处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时暗示了与世隔绝的隐逸之志。
  • “三春花鸟催行乐”:春天的花鸟似乎在催促人们去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而“大地山河总露形”则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阔与美丽。这里既有对春日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短暂、及时享乐的哲思。
  • “笑把新诗参佛偈”: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佛学的兴趣。这里的“参佛偈”可能是指阅读或吟诵佛教经典中的偈语,反映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和兴趣。
  • “休将杂剧恼山灵”:指出不应该让杂乱的戏剧干扰到山林的宁静,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 “宦游敢谓无知己”:虽然身处官场,但诗人自认为并不孤独,因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这里的“胆敢”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重视。
  • “伯仲相看眼最青”:通过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其他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彼此眼中都闪烁着青春的光芒。

《陪二仲游天宁寺席上赋》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更在文化层面上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高超的文学技艺,还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