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曹侍御见庞亭叠韵二首

豸冠高挂已多年,兴寄孤亭落翠烟。
庞老风情先我得,鹿门山色向谁妍。
诗寻碧嶂千峰拱,心洗长江一练悬。
吏隐安知无二仲,更开池阁醉花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过曹侍御见庞亭叠韵二首》是明朝诗人林光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林光(约1386年—约1475年),字孔光,号豸冠,福建晋江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1. 原文与翻译
  • 其一:《三过曹侍御见庞亭叠韵二首·其一》:豸冠高挂已多年,兴寄孤亭落翠烟。庞老风情先我得,鹿门山色向谁妍。诗寻碧嶂千峰拱,心洗长江一练悬。吏隐安知无二仲,更开池阁醉花仙。
  • 译文:多年未曾佩戴的豸冠已经高高挂起,我在孤独的亭子里寻找兴寄。我的风情比庞老人更早得到欣赏,鹿门山的美丽色彩只能向谁展示?我追寻着青翠的山岭,如同守护着长江的一线清流。隐居的官员怎能知晓有我和二仲这样的贤能之人存在,我更开启池塘楼阁沉醉在花仙之中。
  • 其二:《三过曹侍御见庞亭叠韵二首·其二》:匾山三过阅三年,仰止庞亭罩绿烟。汉水却来开眼界,鹿门终不为诗妍。辍耕羡彼辞明府,纳拜何人解倒悬。老我罗浮归未得,梦魂空迓铁桥仙。
  • 译文:我在匾山上多次经过三年时间,仰望着庞亭笼罩着绿色烟雾。汉水来到这里开阔了我的视野,鹿门终究不为诗歌所吸引。我羡慕那些能够辞官归乡的人,而我又该拜访哪位能够解除困境的人?我已经在罗浮山隐居多年,但是梦魂中依然渴望着铁桥仙人的到来。
  1. 赏析与评析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通过对庞亭和汉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 诗中“庞老风情先我得”,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庞老人的敬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任职期间,对于官场生活的疲惫感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的无奈以及对于自然的赞美和追求。
  1. 艺术特色
  • 林光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叠韵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表达,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三过曹侍御见庞亭叠韵二首》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也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官场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