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曹西泉侍御山居二首

见庞亭子念频年,匹马东风破晓烟。
嫩绿已肥春恰暮,浓云初散日方妍。
习池梦兆湖西叶,桂史声光斗北悬。
宛转林花相掩映,谁知空谷有人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曹西泉侍御山居二首”是明代诗人林光的作品。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 《访曹西泉侍御山居二首》是林光在明成化年间所作。
  • 其中一首的原文为:两年雾雪变阳春,重地今真仰抚民。羽檄忽传徵去节,口碑聊听颂行人。肩舆拖驾双骡隐,岐路凉生一扇新。位渐高时恩渐溥,飞潜何处不容身?。
  • 另一首的原文为:两年雾雪变阳春,重地今真仰抚民。羽檄忽传徵去节,口碑聊听颂行人。肩舆拖驾双骡隐,岐路凉生一扇新。位渐高时恩渐溥,飞潜何处不容身?。
  • 这首诗反映了林光对于曹西泉侍御山居生活的怀念和赞美,以及他对朝廷征召的无奈接受。
  1. 作品解析
  • 《访曹西泉侍御山居二首》中的第一首主要描绘了诗人两年间经历的寒冷冬季逐渐转变为温暖春天的场景,以及诗人从朝廷被征召回到山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矛盾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 第二首则更多地描写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高位时感受到的恩宠和荣耀。诗中还提到了“位渐高时恩渐溥”,暗示了随着地位的提升,所得到的恩惠也相应增多。
  1. 创作背景
  • 林光生活在明朝,这是一个政治相对清明的时代,文人士大夫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政治斗争和权力游戏的考验。
  • 林光在诗中通过对曹西泉侍御山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也间接表达了他对当时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山林生活的眷恋。
  1. 艺术特色
  • 林光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生活气息。他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山居的宁静与官场的纷扰进行对比,使得诗中的意境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深沉。
  • 林光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无论是春天的生机勃勃,还是秋天的丰收果实,都成为了他的诗歌中的重要元素。这种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
  1. 文化意义
  • 林光的《访曹西泉侍御山居二首》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诗作,更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 这些诗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研究明代文人阶层生活、思想和价值取向的窗口。它们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变迁。

《访曹西泉侍御山居二首》不仅是林光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艺术表达,也是明代文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缩影。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