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鼕鼕聒耳频,世机纷扰正愁人。 官夫又拨民夫辏,剥尽衣衫哭水滨。
铜鼓二首是明朝林光创作的两首关于铜鼓的诗歌。
《铜鼓二首》不仅仅是对铜鼓这一乐器的描写,更是对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映和赞颂。这两首诗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铜鼓在古代社会的重要角色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铜鼓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一句“铜鼓鼕鼕聒耳频” - 铜鼓:铜制的大型打击乐器,通常用于宗教仪式或庆典。 - 鼕鼕:形容声音洪亮,持续不断。 - 聒耳频:形容声音嘈杂,令人厌烦。 - 注释:这里描绘了铜鼓的声音响亮而持续,给人带来烦扰。 第二句“世机纷扰正愁人” - 世机:世间的纷争和变化。 - 纷扰:复杂混乱。 - 愁人:使人烦恼。 - 注释
【注释】: 扶胥(fúxū):地名。在今江苏启东县北。铜鼓:古代乐器,以铜为材料制成。旧闻:指过去听到的传说。数声:多次响起。催转:催促转变。海门:古水名,源出山东,流入大海,故称“海门”。闸河:即通济运河。闸,闸门。处处:到处。夫差:春秋时吴王,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兵所败,逃至姑苏山(今苏州市西),自杀。忍饿人:指夫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前两句写铜鼓声从海门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