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鼕鼕聒耳频,世机纷扰正愁人。
官夫又拨民夫辏,剥尽衣衫哭水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铜鼓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一句“铜鼓鼕鼕聒耳频”

  • 铜鼓:铜制的大型打击乐器,通常用于宗教仪式或庆典。
  • 鼕鼕:形容声音洪亮,持续不断。
  • 聒耳频:形容声音嘈杂,令人厌烦。
  • 注释:这里描绘了铜鼓的声音响亮而持续,给人带来烦扰。

第二句“世机纷扰正愁人”

  • 世机:世间的纷争和变化。
  • 纷扰:复杂混乱。
  • 愁人:使人烦恼。
  • 注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世间纷扰不安的感慨与无奈。

第三句“官夫又拨民夫凑”

  • 官夫:指官员。
  • 民夫:指普通百姓。
  • 又拨:再次调动。
  • 凑:聚集。
  •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官员和百姓之间的不和谐关系。

第四句“剥尽衣衫哭水滨”

  • 剥尽:形容贫困到了极点。
  • 衣衫:衣服。
  • 哭水滨:在河边哭泣。
  • 注释:这里的“剥尽衣衫”形象地描绘了人民因战乱而家徒四壁、生活困苦的场景,而“哭水滨”则展现了人民在哀伤中寻求慰藉的行为。

赏析:这首诗通过铜鼓的声响,反映了社会的纷扰和人民的苦难。诗人通过对“世机纷扰”和“官夫又拨民夫凑”的描写,传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官员与百姓之间矛盾加剧的不满情绪。同时,“剥尽衣衫哭水滨”这一细节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人民在战乱中的无助与悲伤,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关注民生、同情百姓的优秀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