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逆旅闻泉声

练瀑飞泉作雨声,楼虚月白旅魂惊。
相思不道无归梦,自是离人梦不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逆旅闻泉声》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林鸿,字子羽,号莲社,福建莆田人,生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卒于正德八年(1513年)。他与杨慎、张位并称“闽中三绝”,在明代文人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林鸿的作品多反映了他游历名山大川后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2. 诗歌原文:《宿逆旅闻泉声》的原文如下:
    练瀑飞泉作雨声,
    楼虚月白旅魂惊。
    相思不道无归梦,
    自是离人梦不成。

  3. 诗意解析

  • 诗中的“练瀑飞泉作雨声”描绘了一幅夜晚瀑布流水的声音,如同雨点敲打在石头上发出的声音,给人以宁静而深沉的感觉。
  • “楼虚月白旅魂惊”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听到这声音时,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和恐惧。
  • “相思不道无归梦”反映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渴望。
  • “自是离人梦不成”则是诗人对自己无法实现归乡梦想的无奈和哀伤。
  1. 作品特点:《宿逆旅闻泉声》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林鸿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深邃的人生感悟。诗中的炼字和意象选择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生活观察能力。

《宿逆旅闻泉声》作为林鸿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