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周秀才玄与东白明远二上人期宿芝山不至

廛居厌纷扰,恒思宿阴岑。
夙期道门友,共兹清夜吟。
弹冠起新沐,微风披素襟。
行行止空门,夕景倏已沉。
不见云中僧,虚堂闭烟林。
应物本无往,焉知来去心。
良会既已睽,中情一何深。
咏归值新月,聊复鸣吾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周秀才玄与东白明远二上人期宿芝山不至》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林鸿的《同周秀才玄与东白明远二上人期宿芝山不至》是一首描绘友情和自然之美的诗歌。其原文如下:
廛居厌纷扰,恒思宿阴岑。  
夙期道门友,共兹清夜吟。  
弹冠起新沐,微风披素襟。  
  • 这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精神宁静的生活态度。
  1. 作品鉴赏
  • 从文学价值角度来看,《同周秀才玄与东白明远二上人期宿芝山不至》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优美的意境以及深邃的情感内涵,被后世读者广泛传颂。诗中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
  • 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诸如比喻(“夙期道门友”)、拟人(“弹冠起新沐”)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充分展示了林鸿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才能。
  1. 文化背景
  • 在明代社会背景下,文人雅集成为一种风尚。这一时期的文人多有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倾向,这与当时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相对安定有关。林鸿作为明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诗作往往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 通过对《同周秀才玄与东白明远二上人期宿芝山不至》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当时社会中具有代表性,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文化史、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同周秀才玄与东白明远二上人期宿芝山不至》不仅是一首描写友情和自然之美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