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厓门

怀山巨浪拥孤篷,极目厓门浩渺中。
卷土有因惟夺港,间关无望任回风。
于今星影寒渔海,自昔潮光乱玉虹。
八万貔貅何所恨,白鹇犹纪宋时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厓门》是明代诗人林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作者简介:林皋,字筠若、一字筌漪,新会人,一作新宁人。他是明唐王隆武元年(1645)举人,著有《懿文堂诗草》。

  2. 诗歌原文
    怀山巨浪拥孤篷,
    极目厓门浩渺中。
    卷土有因惟夺港,
    间关无望任回风。
    于今星影寒渔海,
    自昔潮光乱玉虹。
    八万貔貅何所恨,
    白鹇犹纪宋时忠。

  3. 诗歌注释

  • “怀山巨浪拥孤篷”描绘了海浪汹涌,如同巨浪拥抱着孤船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壮阔而悲凉的意境。
  • “卷土有因惟夺港”表达的是海浪卷土重来,唯有夺取港口才能生存的意象,反映了一种抗争与无奈。
  • “间关无望任回风”透露出诗人在困境中的彷徨,任由风向引导,象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 “于今星影寒渔海”,描述了夜晚渔船上星光闪烁的情景,增添了一种寒冷和孤独感。
  • “自昔潮光乱玉虹”,则通过描述昔日潮水与彩虹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
  • “八万貔貅何所恨”,表达了对士兵英勇无畏精神的赞颂,尽管面临艰难,但士兵们无所畏惧。
  • “白鹇犹纪宋时忠”,则通过白鹇这种鸟类来象征忠诚和牺牲,即使在遥远的宋朝也有忠诚之士为国家献出生命。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通过对比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渺小,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诗人的情感真挚而细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情怀。

《望厓门》不仅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历史与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解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而领略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对自然和历史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