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八景画·洞庭秋月

洞庭秋水清彻底,岳阳城头月初起。
巴山落影半湖阴,金波倒浸芙蓉翠。
须臾素景当瑶空,寒光下烛冯夷宫。
云梦微茫冰鉴里,沅湘浩荡玉壶中。
霜华初飞风浪息,万籁无声夜方寂。
仿佛湘灵汗漫游,虹桥直跨天南北。
但见鸥汀与鹭洲,折苇寒莎带浅流。
缟衣纶巾湘中老,高歌取醉岳阳楼。
回看月下西山去,湖水悠悠自东注。
洞庭咫尺西南陬,赤岸银河万里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潇湘八景画·洞庭秋月》是南宋诗人叶茵的作品。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了解其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对于深入理解作品内容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叶茵,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画家,以其诗画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中常描绘山水之美,尤其擅长表现洞庭湖畔的景色,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叶茵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其作品不仅艺术价值高,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作品内容概述:《潇湘八景画·洞庭秋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秋天的景象。诗中“碧落空明无表裹”形容洞庭湖秋天的清澈与广阔,“几峰森列青崔嵬”则展现了山峰的雄伟。诗中的“云梦微茫冰鉴里,沅湘浩荡玉壶中”更是运用了意象化的手法,把洞庭湖的秋夜描绘得如诗如画。

  3. 艺术特点分析:叶茵在创作此诗时,采用了典型的宋代诗歌风格,即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洞庭湖畔秋夜景象的精细描摹,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玉轮”、“金波”等词汇的使用,增添了诗作的神秘和美感。同时,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潇湘八景画·洞庭秋月》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画作。它通过叶茵的笔触,将洞庭湖秋季的美景展现给世人,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美丽的画卷之中。对于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的朋友们来说,这首诗作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