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坐寄弟白山穗石

秦淮烟月蒋山云,回首金陵隔紫氛。
别浦停桡浑不寐,孤城吹笛讵堪闻。
春来花发同高树,岭外鸿归逐旧群。
何事人生独惆怅,百年歧路几回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夜坐寄弟白山穗石》是明代诗人伦以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作品原文、历史背景、艺术特色、思想情感、以及在现代的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1. 作品原文
  • 原文:《舟中夜坐寄弟白山穗石》是明代诗人伦以谅的作品,诗作如下:秦淮烟月蒋山云,回首金陵隔紫氛。别浦停桡浑不寐,孤城吹笛讵堪闻。春来花发同高树,岭外鸿归逐旧群。何事人生独惆怅,百年歧路几回分。
  1. 历史背景
  • 作者简介:伦以谅(1496—1570),字彦周,号石溪,明广东南海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曾任山西道御史等职。
  • 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嘉靖帝即位后,伦以谅入朝为官期间所写。
  1. 艺术特色
  • 形式:这首诗为七言律诗,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结构严谨,韵律和谐,便于抒发感情与传达意境。
  • 语言:诗中的用词精炼,如“秦淮烟月”、“蒋山云”等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和环境。
  • 意境: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活、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1. 思想情感
  • 情感寄托:诗中通过“回首金陵隔紫氛”等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故乡亲人的牵挂。
  • 孤独感:“何事人生独惆怅”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 哲理感悟:诗的结尾“百年歧路几回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哲学思考,表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人生哲思。
  1. 在现代的意义
  • 文化传承:伦以谅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 审美教育:《舟中夜坐寄弟白山穗石》作为经典之作,对提升公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启示思考:诗人对人生、离别等主题的深入探讨,能够激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支撑。
  • 情感共鸣: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与欣赏,现代人可以与古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伦以谅所作的《舟中夜坐寄弟白山穗石》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