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学士挽诗

碧山泉石赋归休,俄共耆英地下游。
老去葵心犹向日,病馀丝鬓岂禁秋。
南宫阅卷思甄拔,东阁挥毫忆校雠。
愧是门生情倍感,无从双涕奈横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蔺学士挽诗》是明代诗人倪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蔺学士挽诗》是倪谦在明英宗天顺初年所作,当时倪谦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后因触怒权贵被构罪戍边。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已故好友的哀悼,更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从诗歌内容来看,《蔺学士挽诗》通过对友人蔺文淑晚年生活的描述,抒发了对友人老去和疾病的双重感慨。“碧山泉石赋归休,俄共耆英地下游”一句,描绘了蔺文淑辞官归隐后的闲适生活,与同辈高士一起游历青山绿水间,体现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而在“老去葵心犹向日”,则表现了他尽管年岁已高,仍保持着一颗向阳的心,寓意着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上来看,倪谦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病馀丝鬓岂禁秋”,通过“丝鬓”喻指自己的衰老,用秋天的凄凉来反衬生命的无常,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意味。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与比喻,如将南宫阅卷思甄拔、东阁挥毫忆校雠等历史掌故融入诗句之中,既展示了诗人博学多才的一面,也反映了他对往昔学术生涯的怀念与反思。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来看,《蔺学士挽诗》不仅仅是一篇悼念之作,更是一部深刻的生命感悟之作。它传达了作者对时间无情流逝、生命短暂以及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诗人以自身的经历为鉴,对自己的人生轨迹进行了回顾和省思,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反思,使得这首诗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蔺学士挽诗》作为一首七言律诗,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倪谦的高超技巧,而且在情感上也深深打动读者。这首诗不仅是对逝去友人的追忆,更是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度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情况,还可以从中汲取对生命、友情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