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朝鲜陪臣工曹判书朴元亨还国

曾于文字久相知,赋敌杨雄思不羁。
楚国包茆频入贡,虞廷彩凤喜来仪。
东藩地远山川隔,北阙天低雨露垂。
归去观光知有得,襟怀应负子长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朝鲜陪臣工曹判书朴元亨还国》是明代诗人倪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倪谦,字克让,号静存,明代人,明应天府上元(今属江苏南京)人。他于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及第,曾任编修、学士等职,曾出使朝鲜。
  • 文学成就:倪谦有丰富的文学创作,其作品包括《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集》等。
  1. 诗歌原文
  • 原文:曾于文字久相知,赋敌杨雄思不羁。楚国包茆频入贡,虞廷彩凤喜来仪。东藩地远山川隔,北阙天低雨露垂。归去观光知有得,襟怀应负子长奇。
  • 译文:在文字中我们早已相识,我的思绪像杨雄一样奔放。楚国的包茅频频入贡,虞国的彩凤喜悦而来。东藩之地遥远山川阻隔,朝廷北阙之下天低地垂。回去观光定有所获,胸怀应该负有子长之奇。
  1. 主题与思想
  • 主题:此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归国的祝福和对友人才华的认可。诗中通过对朝鲜的描绘,展现了对友人的敬意和期望其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心情。
  • 思想内容: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其政治生涯的支持。通过描写朝贡的场景和友人的才华,诗人表达了对其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

《赠朝鲜陪臣工曹判书朴元亨还国》不仅展示了倪谦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政治氛围。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是对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的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