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骢

君子之骢,载骤载驰。
驾言行迈,孰授之维。
曷云能维,帝命是将。
蹇蹇匪躬,矧敢怠遑。
岂无他人,式举宪纲。
不如君子,德音孔彰。
文化久孚,善政亟布。
海隅江左,讴歌载路。
山有松柏,泽有兰苕。
皇畿千里,济济誉髦。
敬敷在宽,哲后明训。
爰嗣铎响,有鍧其振。
相彼小子,侯国之琛。
因材长育,其成若林。
时雨沃之,仁风薄之。
眷言归只,天子乐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君子之骢》是明代诗人倪谦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道德的尊崇。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 创作时间与风格:《君子之骢》的创作时间为明代,属于四言诗这一传统诗歌形式。四言诗每句一般为四个字,音节整齐,节奏明快,易于朗诵。这种形式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广为流传。
  • 作者介绍:倪谦,字克让,号静存,明代应天府上元人,正统四年进士,曾出使朝鲜,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且在文学上也有着杰出的贡献,尤以四言诗著称。
  1. 诗歌原文及解读
  • 诗句原文:载骤载驰。驾言行迈,孰授之维。曷云能维,帝命是将。蹇蹇匪躬,矧敢怠遑。岂无他人,式举宪纲。不如君子,德音孔彰。文化久孚,善政亟布。海隅江左,讴歌载路。山有松柏,泽有兰苕。皇畿千里,济济誉髦。敬敷在宽,哲后明训。爰嗣铎响,有鍧其振。相彼小子,侯国之琛。因材长育,其成若林。时雨沃之,仁风薄之。眷言归只,天子乐之。
  • 解读: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内容,体现了作者对君子品质的赞美和对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洞察。诗的前四句描述了君子如骏马般奔跑不息的形象,象征着君子行动敏捷、积极进取的品质。接着,通过“帝命”一词,表达了君主对君子的重用和信任。随后的诗句则进一步揭示了君子的高尚品德,如谦逊、忠诚等,这些都是社会理想中君子应具备的美德。最后两句则是对那些能够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君子的赞美,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整首诗通过对君子形象的塑造和对其品德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1. 诗歌的文化与社会价值
  • 文化价值:在中国古代,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承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君子之骢》这样的诗歌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忠义、诚信、谦逊等。这些价值观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长河中,一直是人们行为规范和社会建设的基石。
  • 教育意义:诗歌中的君子形象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它鼓励人们在社会中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人格魅力。通过学习这样的诗歌,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增强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 审美价值:从艺术角度来看,《君子之骢》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古典诗词的魅力。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使其成为研究古典文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1. 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
  • 对比唐诗: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著称。《君子之骢》虽然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诗的传统形式,但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唐诗相比略显不足。唐诗更多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的哲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对比其他四言诗:除了唐诗,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四言诗作品,如曹操的《观沧海》,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这些作品都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相比之下,《君子之骢》虽然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但在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 与其他现代文学形式:在现代文学的发展中,诗歌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例如,现代诗歌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个人体验的抒发,这与《君子之骢》中展现的理想化、教化化的诗歌风格有所不同。然而,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不同时代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要求。

《君子之骢》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四言诗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化营养和精神力量。同时,它也启示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