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汊阻风

十日逾千里,三宵滞一隈。
旅情忙复缓,归棹去还来。
横飓摧高木,飞涛激迅雷。
坐看村市没,行路不须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市汊阻风》是明代诗人祝允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深入了解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他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尤其是狂草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
  • 创作时间:《市汊阻风》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歌内容推测,可能是在祝允明游历或居住于江南地区的某个时期。
  1. 诗歌原文

十年逾千里,三日滞一隈。
旅情忙复缓,归棹去还来。
横飓摧高木,飞涛激迅雷。
坐看村市没,行路不须哀。

  • 诗句解析
  • “十年逾千里”,描述了诗人长时间跋涉的情景,体现了旅途的艰难与时间的漫长。
  • “三日滞一隈”,表明了旅途中遇到的意外困境,三天内停留在一个地方。
  • “旅情忙复缓”,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情感的复杂体验,既感到忙碌又有所缓解。
  • “归棹去还来”,描绘了诗人对于回家船只的期待和犹豫,既有回归的渴望,又有不舍的矛盾情绪。
  • “横飓摧高木,飞涛激迅雷”,通过强烈的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动态感和紧迫感。
  • “坐看村市没”,暗示了诗人在艰难时刻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行路不须哀”,则是诗人乐观向上的态度,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应沉溺于悲伤之中。
  1. 诗歌特点
  • 抒情性:《市汊阻风》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旅行中的所见所感,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 意境美:诗歌中的自然景观描写生动,如“横飓摧高木,飞涛激迅雷”,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
  • 哲理性:通过对旅途中遭遇困难和挑战的描绘,诗歌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乐观的重要性。

《市汊阻风》不仅是祝允明个人旅行经历的记录,也是明代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想,成为明代诗歌中的佳作,值得深入探讨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