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江行

五十六年行役身,又漂萍叶及初春。
桕灯向壁吟残句,江雨敲窗梦故人。
莺啭上林空倚醉,月生南浦几伤神。
还家想得儿童笑,毛发苍浪绿绶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春江行》是明代诗人祝允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早春江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自然意象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初现时江边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以下是该作品的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
    五十六年行役身,又漂萍叶及初春。
    柏灯向壁吟残句,江雨敲窗梦故人。
    莺啭上林空倚醉,月生南浦几伤神。
    还家想得儿童笑,毛发苍浪绿绶新。
  • 翻译: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生活状态。首句“五十六年行役身,又漂萍叶及初春”表达了长时间的奔波和漂泊,以及春天的到来。接下来的句子“柏灯向壁吟残句,江雨敲窗梦故人”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面对墙壁、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第三句“莺啭上林空倚醉,月生南浦几伤神”反映了诗人在听到莺鸟鸣叫时感到的孤独和在看到月亮升起时产生的忧愁。最后两句“还家想得儿童笑,毛发苍浪绿绶新”则是诗人对未来家庭生活的美好憧憬,希望回到家乡后能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1. 作者介绍:祝允明(1504年—1576年),字希孟,自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在当时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被后人广泛传颂。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其书法作品更是备受推崇。
  2. 创作背景:祝允明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时期的社会环境。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使得许多文人感到前途渺茫。在这样的背景下,祝允明选择了远离官场,专注于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个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受到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
  3. 艺术特点:从艺术角度来看,《早春江行》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 语言风格:诗歌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 意境营造: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 情感表达:诗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 文化内涵:诗歌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山水、自然景观、季节变化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 历史地位:《早春江行》作为祝允明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研究明代文学和祝允明生平的重要材料。同时,它的艺术魅力也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早春江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祝允明艺术才华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诗歌风格和祝允明的生平经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