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山水

襄阳松沈未曾干,十里潇湘五尺宽。
樵径不禁苔露滑,渔蓑常带水云寒。
澄澄僧眼连天碧,澹澹蛾眉隔雾看。
恐为醉翁当日写,平山堂上雨中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米山水》是明代诗人祝允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在文学艺术上展现了祝允明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其外貌奇特,自嘲丑陋,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他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多次参加乡试与会试不中。

  2. 原文内容:襄阳松沈未曾乾,十里潇湘五尺宽。樵径不禁苔露滑,渔蓑常带水云寒。澄澄僧眼连天碧,澹澹蛾眉隔雾看。恐为醉翁当日写,平山堂上雨中观。

  3. 文学特点: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同时,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诗人通过对比、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4. 创作背景:《小米山水》创作于祝允明的晚年时期,此时他的科举仕途已经结束,但他并未放弃文学创作。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时即兴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 文学赏析: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小米山水》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篇文学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丰富的画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6. 文化意义: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小米山水》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观念和社会背景,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 后世影响:虽然《小米山水》在文学史上可能并不是非常出名,但它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阅读这首作品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小米山水》作为明代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祝允明的文学才华。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它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