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松沈未曾干,十里潇湘五尺宽。
樵径不禁苔露滑,渔蓑常带水云寒。
澄澄僧眼连天碧,澹澹蛾眉隔雾看。
恐为醉翁当日写,平山堂上雨中观。
祝允明的《小米山水》,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 诗句解读:
- 襄阳松沈未曾干:描述了襄阳的松树在长时间的雨中依然保持着湿润的状态,没有干枯。
- 十里潇湘五尺宽:描绘了潇湘地区(湖南一带)的河流宽广,水面宽阔,如同五尺宽。
- 樵径不禁苔露滑:暗示山路因苔藓覆盖而变得湿滑,即使是樵夫也要小心翼翼行走。
- 渔蓑常带水云寒:渔夫的渔蓑(即捕鱼用的衣物)常常沾满了水汽,感觉寒冷,反映出天气的湿润与寒冷。
- 澄澄僧眼连天碧:清澈的僧人眼神穿透了天空,呈现出一片碧绿的色彩。
- 澹澹蛾眉隔雾看:远处的山峦被薄雾笼罩,如同女子的眉毛般朦胧,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恐为醉翁当日写:诗人担心这首诗是模仿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风格而作。
- 平山堂上雨中观:诗人在平山堂(位于南京)的楼上观赏雨景,感受着雨中的宁静与美丽。
译文:
襄阳的松树在雨中依旧保持湿润,十里外的潇湘地区,河水宽阔如五尺宽。山路因苔藓覆盖而湿滑难行,渔夫的渔蓑常带着寒冷的水汽。清澈的眼中可以看到天空连成的碧绿色,远处的山峦被薄雾所笼罩。我担心这首诗是模仿欧阳修的风格而作。我在平山堂的楼上欣赏雨中的景色。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此外,通过对古代文人墨客的引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祝允明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