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次公自关中回寄

关外千言定有无,重看紫气照三吴。
青牛独夜驱函谷,赤鲤经时候太湖。
宫柳折馀闲薜荔,岳莲携得傍菰芦。
秋来倘忆乘槎客,坐扣双仙白玉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王次公自关中回寄》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春天。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首句“千里何愁道”点明友人归途中遭遇的艰难,但并不以为意,反以千里为乐土,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二句“一别心常在”,说明虽然相隔千里,但彼此的心却始终相连。三、四两句写景抒情,“春草”与“杨柳”是典型的春天景物,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既生动传神又自然贴切,同时暗含着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诗的后四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政局势的忧虑。“莫见长安道,犹传函谷关。”长安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函谷关是通往京城的要冲,所以诗人说“莫见长安道”是因为担心友人经过那里时会受到朝廷的猜忌;“犹传函谷关”,则表示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时事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