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晚泊

严公昔未遇,耕钓日沉冥。一朝动人主,始识少微星。
余亦任公子,垂竿三十龄。被发上高台,浮云空翠屏。
双矶拳石那可坐,却望三山游四溟。袖里虹霓一千尺,手掣鳌鱼归帝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严陵晚泊》是明代诗人胡应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严陵(今浙江桐庐)的晚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胡应麟,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明金华府兰溪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曾担任过明朝的举人,并有深厚的文学造诣。他的一生虽然多次考试未能成功,却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文学的热爱,这种执着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1. 诗歌原文:《严陵晚泊》是胡应麟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严公昔未遇,耕钓日沉冥。  
一朝动人主,始识少微星。  
余亦任公子,垂竿三十龄。  
被发上高台,浮云空翠屏。  
双矶拳石那可坐,却望三山游四溟。  
袖里虹霓一千尺,手掣鳌鱼归帝庭。  
  1. 诗歌内容解析
  • 严公昔未遇,耕钓日沉冥:首句点明了诗人早年的隐居生活,以及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严公”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位名将或者贤者,诗人通过描写其未遇时的宁静生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
  • 一朝动人主,始识少微星:这句表达了诗人因某种契机而获得重视,开始崭露头角的经历。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从平凡到杰出的转变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人生中不可预测的变化。
  • 余亦任公子,垂竿三十龄:诗人以任公子自喻,表明了自己对钓鱼这一活动的酷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选择。这里的“任公子”是指传说中的大鱼,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 被发上高台,浮云空翠屏:诗人登上高台,俯瞰四周景色,但所见只是虚无缥缈的浮云和翠绿的山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 双矶拳石那可坐,却望三山游四溟:诗人坐在石头上无法坐下,只能远眺远方的山水,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袖里虹霓一千尺,手掣鳌鱼归帝庭:最后两句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宏伟蓝图——拥有无尽的知识和力量,能够操控天地万物。

《严陵晚泊》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胡应麟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折射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