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公昔未遇,耕钓日沉冥。一朝动人主,始识少微星。
余亦任公子,垂竿三十龄。被发上高台,浮云空翠屏。
双矶拳石那可坐,却望三山游四溟。袖里虹霓一千尺,手掣鳌鱼归帝庭。
严陵晚泊
严公昔未遇,耕钓日沉冥。一朝动人主,始识少微星。
余亦任公子,垂竿三十龄。被发上高台,浮云空翠屏。
双矶拳石那可坐,却望三山游四溟。袖里虹霓一千尺,手掣鳌鱼归帝庭。
注释:
严公: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隐士,曾任谏议大夫、太子太傅等职,后辞去官职归隐。
耕钓:指隐居生活。
少微星:指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古人认为它象征着帝王之气。
任公子:指战国时期燕国的著名渔夫庄子(名周)。
袖里虹霓:指袖子里的彩虹。虹霓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出现在天空中,而在这里则用来形容诗人的才气和才华。
三山游四溟:指泛指天下各地。
手掣鳌鱼归帝庭:形容诗人有超凡出世的胸怀,能够驾驭风云,回归天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严光隐逸生活的诗歌。严光是东汉初年的著名隐士,他曾担任过谏议大夫、太子太傅等职,后来辞去官职归隐。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严光故居附近观赏景色时所作。
首句“严公昔未遇,耕钓日沉冥”,描述了严光过去的生活状态。他曾经是一位才华横溢但不得志的人,过着耕钓的日子,过着隐居的生活。
次句“一朝动人主,始识少微星”,表现了严光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皇帝发现他的才华后,便将他召回朝廷。这时,他才真正见识到了少微星的光芒,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伟大。
三句“余亦任公子,垂竿三十龄”,诗人以任公子自比。任公子是战国时期燕国的著名渔夫,他曾经垂钓三十年而不为名利所动。诗人将自己比作任公子,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真我的精神。
第四句“被发上高台,浮云空翠屏”,描写了诗人登上高台远眺的情景。他身着古代道士服饰,头戴道冠,坐在高台上,看着浮云飘荡,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这里的“浮云”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空翠屏”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第五句“双矶拳石那可坐,却望三山游四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他无法坐在双矶拳石上,而是望着远方的三山和四溟,想象着自己的游历和探索。这里的“拳石”象征着险峻和挑战;“四溟”则代表了广大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
第六句“袖里虹霓一千尺,手掣鳌鱼归帝庭”,则是诗人的豪情壮志的体现。他袖里的虹霓仿佛有一千尺长,他的手中握着鳌鱼回到了天庭。这里的“虹霓”象征着美丽和辉煌;“手掣鳌鱼归帝庭”则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和渴望。
这首诗以严光隐逸的生活为主题,通过对严光的赞美和自身的对比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志向。同时,诗歌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营造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