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观才俱屈,鸡林望转高。
千言无彩笔,片诺有绨袍。
梦隔蓬丘树,吟残阆苑桃。
何年携手遂,相对咏离骚。
过吴门不及访弇州王公寄怀十首其五胡应麟,明代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胡应麟是明末的文学家,以文学才华著称,其诗作多表达了对时代变革和个体命运的思考。
虎观才俱屈,鸡林望转高。这句话描绘了胡应麟在观察事物时,既有锐利的洞察能力(“虎观才俱屈”)也体现了他对更高远目标的追求(“鸡林望转高”)。虎观比喻敏锐的目光,能发现隐藏的问题;鸡林则象征着更高的理想或目标,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达成。这反映了他的文学创作中既关注现实的细微变化,又不失对理想追求的高远视角。
千言无彩笔,片诺有绨袍。胡应麟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虽富有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但缺乏表达这些思想的具体工具(“千言无彩笔”),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理念,不放弃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片诺有绨袍”),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梦隔蓬丘树,吟残阆苑桃。胡应麟通过这两个意象传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蓬丘树代表遥远的地方,暗示着梦想与追求的距离;阆苑桃则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却因吟唱而渐渐凋零。这反映出他在追求文学理想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挫折。
何年携手遂,相对咏离骚。胡应麟在此寄托了他的期望和向往,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共同探讨文学和人生,共同咏叹《离骚》,追求文学与人生的真谛。这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需求,也反映了他对友情和理想的渴望。
胡应麟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反思,也是对朋友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期望。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胡应麟的文学思想和情感世界,感受到他在文学道路上的孤独、坚持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