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曾挂潇湘席,历历云山似相识。
长忆江头红树村,千林落照催行色。
隔岸人家草屋深,凭阑浩啸舒尘襟。
长天茫茫鸟飞绝,潮落汀洲龙夜吟。
隐见渔舟泊沙阜,莎径寒烟莽回互。
群仙可望不可招,虚阁凌空挂烟雾。
两翁矍铄巢许俦,崇冈之北茅堂幽。
登登回顾蹇驴客,撩乱瀑花天际流。
何人笔底开层巘,貌此江南秋一片。
瘦金书法了可验,恍惚似入宣和殿。

【解析】

题宣和帝御制楚江秋晚图这是一首题画诗,是南宋高宗时,作者在宣和殿上观赏御画“楚江秋晚”后有感而作。全诗四联,每联八句,押韵严谨,对仗工整。

第一、二句写观画的感慨。当年曾挂潇湘席,历历云山似相识。当年,指作者少年时代曾在潇湘(今湖南)一带居住,那时他已能欣赏山水之美,所以“当年曾挂潇湘席”。如今,重到此地,但见山川依旧,景物依稀,故有“历历云山似相识”之感,流露出诗人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

第三、四句写江头红树村。长忆江头红树村,千林落照催行色。“长忆”即常忆,回忆过去经常看到的景象;“催”是催促的意思;“行色”指出行的心情和态度。此两句的意思是:我常常怀念那个曾经看到过红树林的山村,那里的树木在暮色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它那美丽的景色催促着人赶快离开。

第五、六句写凭阑浩啸舒尘襟。隔岸人家草屋深,凭阑浩啸舒尘襟。此两句的意思是:我站在栏杆上高声呼喊,使心胸开阔,把世俗的烦恼统统抛却。这两句通过写诗人在江边高歌远呼来抒发自己胸中的郁懑。

第七、八句写登高望远所见。长天茫茫鸟飞绝,潮落汀洲龙夜吟。此两句的意思是:无边的天空中鸟儿飞向远方,只有潮水退去后才有鱼龙在沙洲上吟唱。这两句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表现了壮阔的气势。

第九、十句写隐现渔舟。隐见渔舟泊沙阜,莎径寒烟莽回互。隐见渔舟泊在沙滩上的小洲上,沿着莎草的小径走回来的路上飘洒着寒冷的烟雾。这两句的意思是:隐隐约约地看见渔舟停泊在沙滩上的小洲上,沿路走来走去的路上弥漫着寒冷的雾气。

第十一、十二句写隐现群仙。群仙可望不可招,虚阁凌空挂烟雾。这两句的意思是:神仙们虽然可望而不可招,可是那座楼阁却凌空高耸,悬挂着层层云雾。这里写的是神仙们的形象。

第十三、十四句写两翁巢许俦(cháo zhú)侣。两翁矍铄巢许俦,崇冈之北茅堂幽。这两句的意思是:两位老人像古代的巢父、许由那样高风亮节,在崇山峻岭的北面有个幽静的茅舍。这里写的是两位年老者的形象。

第十五、十六句写登高回顾。登登回顾蹇驴客,撩乱瀑花天际流。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回头望去,只见一跛驴背上驮着一位客人,瀑布在天上飘洒下来。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

最后一联写观画的感受。何人笔底开层巘(yǎn),貌此江南秋一片。这两句的意思是:谁有那样的才华,能在纸上画出这么多层次的山峰?这样,我就仿佛看到了江南秋天的美景。这里说的是画中山水景色。

赏析:

这首题画诗描写了一幅山水画面:当年曾在潇湘席,历历云山似相识。长忆江头红树村,千林落照催行色。隔岸人家草屋深,凭阑浩啸舒尘襟。长天茫茫鸟飞绝,潮落汀洲龙夜吟。隐见渔舟泊沙阜,莎径寒烟莽回互。群仙可望不可招,虚阁凌空挂烟雾。两翁矍铄巢许俦,崇冈之北茅堂幽。登登回顾蹇驴客,撩乱瀑花天涯流。何人笔底开层巘,貌此江南秋一片。瘦金书法了可验,恍惚似入宣和殿。

从整体上看,此诗写得十分成功,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作者精心构思,选材精当,立意高远。

二是作者善于抓住最能代表楚江秋晚的特色来写,突出其特点。

三是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诗句生动形象,富于变化。四是作者注意炼字,用字准确传神。五是作者注意章法,结构严密。

本诗是一首成功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优秀作品。

【答案】

题宣和帝御制楚江秋晚图

题宣和帝御制楚江秋晚图

当年曾挂潇湘席,历历云山似相识。

长忆江头红树村,千林落照催行色。

隔岸人家草屋深,凭阑浩啸舒尘襟。

长天茫茫鸟飞绝,潮落汀洲龙夜吟。

隐见渔舟泊沙阜,莎径寒烟莽回互。

群仙可望不可招,虚阁凌空挂烟雾。

两翁矍铄巢许俦,崇冈之北茅堂幽。

登登回顾蹇驴客,撩乱瀑花天际流。

何人笔底开层巘,貌此江南秋一片。

瘦金书法了可验,恍惚似入宣和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